职场中上层偏爱的MBA,前景如何???

文章来源:http://www.ihzlz.com/     文章作者:admin

随着国内各类大中小公司用人标准的规范化,越来越多职场人开始注重MBA的学习,因此近些年MBA的报考日趋火热,职场中也越多越多人把“学个MBA吧”作为日常口头禅常挂嘴边。
 
那么究竟什么才是MBA呢?
MBA又是什么学历呢?
MBA和其他全日制硕士又有哪些区别呢?
MBA的学历与证书又跟其他全日制硕士的有什么不一样呢?
MBA的前景又如何呢?
 
小知君想说上述这些问题,肯定还在困扰着一大批想报考,却又心存疑虑且对MBA认知欠缺的在职朋友们。所以,小知君今天就来带大家做一个清晰的问题解答大梳理,让更多有意向学习MBA的朋友们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MBA,进而为自己做出更合适的学习选择。
 
MBA的发展历史
 
MBA(工商管理硕士),诞生于美国,是一个专门为生意人设计的研究生学位,它设计为使你准备好去应付日益激烈的商界,1908年诞生于哈佛大学的MBA教育项目,到现在已经有103年的历史。我国MBA教育项目最早开办于1991年,相比美国晚了83年。
 
目前全世界每年有数以万计的MBA毕业生,成为出类拔萃的工商管理人才,领导着世界各国企业在世界商场中逐鹿。
 
MBA和其他硕士的区别
 
这里提一下,MBA主要有两种就读形式——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一、组织方式不同
 
联考MBA:即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入学考试,是全国统一的选拔性考试,在教育部授权的工商管理硕士生培养院校范围内进行联考。
 
其他硕士:简称“考研”。是指教育主管部门和招生机构为选拔研究生而组织的相关考试的总称,由国家考试主管部门和招生单位组织的初试和复试组成。
 
二、考试内容不同
 
联考MBA:联考MBA考试是为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管理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择性质的全国联考科目,考试科目为管理综合(199)+英语(二)。
 
其他硕士:普通硕士教育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考试科目为两门公共课(政治、英语一)、一门基础课(数学或专业基础)、一门专业课。
 
三、报考条件不同
 
联考MBA:本科毕业3年及以上、硕士毕业2年及以上、大专毕业5年及以上。
 
考研考试: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
 
MBA的学位特征
 
(一)  MBA 教育的职业化特征
 
培养对象是具有大学专科或本科以上学历、具有3—5年工作经验的学生,MBA学生的实践性特点,决定了MBA教育的职业化特征,其培养目标就是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又深谙国情,能够运用所学的工商管理知识提高企业运营效果的职业经理人。
 
(二)  MBA 教育的实用化特征
 
多数学生都是在职人员,由于在工作中遇到知识瓶颈,希望通过MBA教育提高管理能力,因此获得学历和学位不再是MBA的终极目标,更多是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提升事业发展能力,因此,MBA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更具有实用性。
 
(三)  MBA 教育的标准化特征
 
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MBA教育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价方式来实施MBA教育全过程,因此,无论是授课师资和授课内容及授课标准,要有一定的指标体系科学管理和量化。
 
MBA的未来发展前景又如何呢?
 
从我国市场来看,MBA的就业前景还是充满潜力的。目前国内MBA教育主要是培养各大企业的中层管理者。比如,目前不少中国老牌国企正面临中兴期,金融行业进入转制期,这些行业目前都缺少大部分的MBA精英,若适时投身于MBA的学习,个人的成长前景将会非常广阔。
 
而且,根据QS最新发布了的《2018QSTOPMBA就业与薪酬趋势报告》问卷调查显示:
 
全球各热门行业里MBA的就业增长率达到了13%,亚太地区的增长率更是高达18%(地区最高),说明亚太市场正蓬勃发展,对MBA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此外,调查内容还表明全球雇主更喜欢招聘雇佣MBA人才,原因在于他们的视野更加广阔、创新以及促进企业业务增长的能力更强。
 
同时,从教育部近几年公布的MBA数据来看,近八年来MBA报考人数一直呈上升趋势,尤其是16年之后,17年、18年的报考人数分别为14万人、17万人,都较上年增长了3万左右。
 
从91年9所首批试点院校,快速发展到今天,国内已超过200所高等院校设立了MBA课程,更有一些国外知名院校在国内开设了在线MBA课程,让更多人在繁忙的生活工作中,拥有更便捷高效的学习途径。让MBA学习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让大多数人拥有更多可选择的未来。
 
所以无论是身处大都市还是小城市,只要你愿意,你都能完成MBA的学习,如今,MBA的学习已是大势所趋,报考的条件也在不断折中。越来越多初级和中级企业管理者主动选择学习,而那些繁忙的职场人亦不例外。